
李玉芳,一级演员,青海省文化和艺术职业学校副校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职业教育艺术测评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职业教育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青海省舞蹈家协会理事,青海省人才联合会理事、文化旅游专委会负责人,青海省艺术联考主考官、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考官,青海省三八红旗手。
李玉芳忠诚党的民族舞蹈事业,从一名普通的民族舞蹈演员一步步成长为青海省民族民间舞学科带头人。历任舞蹈演员、编导,学校教学科科长,省民族歌舞团团长,省艺校副校长。主演大型民族舞剧《彩虹飞落的地方》、独舞《定亲的帽子》《复苏之歌》《追月亮》等优秀剧目获青海省专业院团文艺调演一等奖、金奖、银奖及最佳演员奖;编导的舞蹈作品《阿姑嗦啰啰》《椒铃漫山红》《潇洒臧家人》《阿娜情思》等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青海省专业院团舞蹈大赛中分别荣获编导及表演金奖、银奖、一等奖和最佳导演奖。曾代表西宁市政府慰问北海舰队官兵,并出访多国。
李玉芳在教学工作中,勇挑职教改革历史重任,推动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艺学结合育人机制。2019年出任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教学副校长,提出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艺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的改革思路,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根本、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将学校舞蹈专业打造为青海省首批中等职业教育优质专业,为青海舞蹈艺术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舞者,向全国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源,连续多年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李玉芳献身青海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发扬本土民族文化精神,致力于传承及挽救濒临灭绝的青海地区非遗类民族艺术瑰宝。2018年,受聘为青海省教育厅数字化资源建设平台“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精品教材开发”主要负责人和技术支持专家,带领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编撰团队,一次次深入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一位位探访请教民间老艺人和非遗专家,一个个动作挖掘、整理、揣摩,主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青海撒拉族民族民间舞教材》《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教材》《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教材》,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主持开发《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精品特色课程》《青海撒拉族民族民间舞精品特色课程》《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精品特色课程》,并入选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芳华杯”舞蹈教学成果展。2021年,受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邀请,与国内顶尖行业专家共同编撰《舞蹈素质教育基础训练行业标准教学课程》,被列为国家级行业标准课程教材及测评标准课程教材。先后发表《青海原始民间舞蹈探析》《探索青海藏族舞蹈的艺术审美》等多篇有关青海地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挖掘、传承、保护方面的文章,下一步还将开启青海河湟文化中汉族民间舞教材编撰工作,为传承保护和继承发扬青海民族民间舞蹈作出了突出贡献。
1.《青海原始民间舞蹈探析》载《通俗歌曲》2016年第1期;2.《探索青海藏族舞蹈的艺术审美》载《鸭绿江》2016年第7期;3.《抗战时期,党的文艺事业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拂晓剧团》载《大众文艺》2017年第3期;4.《贾作光与新中国舞蹈教育》载《青海文化旅游》2022年第2期;5.主持《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教材》和《青海撒拉族民族民间舞教材》研究,2019年4月立项,2020年7月出版发行;6.主持《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教材》研究,2021年9月立项,现正在编撰整理出版;7.主持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特色课程、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特色课程、青海撒拉族民族民间舞特色课程开发,2022年4月立项,其中青海藏族民族民间舞特色课程、青海撒拉族民族民间舞特色课程入选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芳华杯”舞蹈教学成果展。

1.在“全国少数民族风情艺术节”中表演舞蹈《吉祥的甘露》《青春奏鸣曲》《复苏之歌》获等最佳演员奖;2.在全国推新人大赛中表演独舞《霞归》、三人舞《花儿美在盖头里》获大赛表演一等奖;3.在首届青海文化旅游节中主演土族风情歌舞剧《彩虹飞落的地方》获表演一等奖;4.编导少儿舞蹈《智保琼琼》参加全国少儿舞蹈精品大赛获金奖;5.编导少儿舞蹈《雪域童心》参加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获金奖、“小荷园丁奖”和青海省“建国六十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6.编导撒拉族舞蹈《椒铃漫山红》获全国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银奖;7.编导以玉树地震为题材的舞蹈《天堂的灯》入围教育部、文化部主办的“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获优秀奖;8.编导土族舞蹈《阿姑嗦啰啰》、藏族舞蹈《潇洒藏家人》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中分别获最佳编导、优秀编导、表演金奖、表演银奖和优秀指导教师。
